> 文章列表 > 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(不食嗟来之食)

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(不食嗟来之食)

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(不食嗟来之食)

关于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,不食嗟来之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意思是: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,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,哪怕饿死也不打破这个原则。

2、嗟来之食:原指悯人饥饿,呼其来食。

3、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。

4、嗟,不礼貌的招呼声,相当于“喂”。

5、“君子不食嗟来之食”出自《礼记·檀弓》中的《不食嗟来之食》扩展资料:“不食嗟来之食”这句名言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,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,哪怕是让自己饿死。

6、那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,是因为黔敖一副傲气,视穷人为猪狗,他的施舍带有侮辱性。

7、中国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,用通俗的话来说,人活的是一口气,即使受苦受难,也不能少了这口气。

8、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,比如人穷志不短,宁为玉碎不为瓦全,人要脸,树要皮……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,对人的尊严的强调,对人的精神的重视。

9、2、《不食嗟来之食》,原文齐大饥。

10、黔敖为食于路,以待饿者而食之。

11、有饿者,蒙袂辑屦,贸贸然而来。

12、黔敖左奉食,右执饮,曰:“嗟!来食!”扬其目而视之,曰:“予惟不食嗟来之食,以至于斯也!”从而谢焉,终不食而死。

13、曾子闻之,曰:”微与!其嗟与,可去,其谢也,可食。

14、“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不食嗟来之食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